不要“神化”华为,也不要“黑化”华为!
2019-12-03 11:23:35
  • 0
  • 0
  • 1

很犹豫,要不要写这篇文章。

我在华为工作过,华为的领导和同事待我不薄。跟着当下大众情绪起舞、落井下石,不是我的风格。

我认为,在任何公共事件中,不尊重事实和逻辑,而是急于代入,然后表态、站队、搞政治正确,都是不对的。

今天这篇文章,我尽量客观,从专业探讨的角度来分享一下我的个人观点吧。

老规矩,一家之言,仅供参考。

1、看了华为的声明,我一度“欲说还休”。

简单来说,这是一份无懈可击的法律声明。

但很明显,这不是一次好的沟通行动。

微信“看一看”聚集了#华为员工敲诈勒索被拘#相关话题,夜里阅读量已经超过326万。

我至少有三个大学同学,在朋友圈中“义愤填膺”。

我非常尊敬的“呦呦鹿鸣”公众号发了文,标题是“我们终于把华为惯坏了吗?”

澎湃新闻首席评论员沈彬发文,“拒不道歉的华为:没有同理心,让人害怕”。

我看到秦朔老师在其个人微信朋友圈中也转发了这篇评论。

此外,在微信朋友朋友圈、看一看中,其他批评华为的文章,还有很多。

简单来说,这一次,华为“犯了众怒”。

也许,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这对华为并不见得是“坏事”。

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,国内舆论对华为其实是太“友好”了,这对华为的健康发展并不一定完全有利。

2、过去一段时间,华为面临的舆论环境其实非常“诡异”,在此前一片大好形势下,其实早就隐藏着某种危机。

在中美贸易战中,尽管华为一再强调不搞狭隘的民族主义那一套,但客观来说,华为确实在国内收获了大量的同情票。

而且,华为在美国打压下,再一次用战略眼光、坚持不懈的投入和强大的科研实力证明了自己的“伟大”。

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,不用说官媒,即便是在像样的自媒体上,都很少看到华为的负面信息。

这其实不见得是一件好事。

就跟一个人,“人设”太完美,一旦出现污点,打击将是毁灭性的。

更为重要的是,舆论场中民意其实是瞬息万变的。国人对华为的“爱”有多深,一旦当他们认为华为让自己失望后,他们对华为的“恨”就有多强烈。

过去几年,在华为国内口碑“爆棚”的表面之下,华为在国内舆论场中的三个潜在风险已经在不断积累:

第一,过去几年,华为消费者业务突飞猛进,但因为余总的个人风格和一些涉及产品质量和营销的事件处理不当,一些民众已经对华为积累了不小的负面情绪。只是在主流舆论对华为大唱赞歌的时候,这种草根情绪被掩盖了。但如果你去看一下各大媒体平台的评论区,就知道一种对华为反感的情绪早就在积累、在发酵了。

第二,过去几年,国内主流媒体和主流人群越是对华为称赞有加,越是容易激起一部分人“看不惯华为”、“不喜欢华为”的心态。而一些不良自媒体屡屡用“沸腾体”、“震惊体”的文章“神化”华为,也激发了一些人对华为的反感。我在鹅厂就碰到过很多“华为黑”。

第三,华为对员工的管理和对待,一直是一个容易引发争议的话题。类似上次华为HR的爆料,以及这次华为离职员工因索要赔偿被羁押251天,都在不断冲击一些人对华为的认知。

所以,在这次事件中,各种对华为不满的情绪终于找到了一个口子,全面释放了出来。

3、华为需要反思的地方。

华为无疑是一家战略、业务和管理都非常优秀的公司,但华为就像任何一个人、任何一家公司一样,不可能是“完美的”。

在这次事件中,华为没有一开始及时跟公众说明,错过了最佳沟通的时间节点。

我能理解大公司在涉及如此敏感的事情上,必定需要更多的内部沟通,以便达成一致,也需要很长的审批流程,但这些都不是理由。

在微博、微信,甚至知乎等媒体平台上,这件事情已经全面发酵的时候,外界没有看到华为第一时间的发声,而是不断看到各种404,这反而进一步激发了公众对华为的反感。

其实,华为并不需要时时刻刻维护自己“完美”的形象。

华为是最接近“伟大”的中国公司,但华为不是一家完美的公司,华为也需要经历一些事件,然后去改进、去进化。

记得任总也说过,不要让所有人、所有媒体都说华为好话,也要允许一些人、一些媒体说华为不好。

如果有舆情,那就正常去应对就好。

任何一家中国公司,都不能迷信删帖的威力。

一个人也好,一家公司也好,往往都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。

而适当的外界批评,恰恰可以带来一种迫使内部反思、改进的压力。

批评打不垮一家公司,顶多只会让人有时候觉得不舒服而已。

4、众多类似的事件,已经反复说明,越是容易调动大家情绪的事件,越是需要“让子弹飞一会儿”。

在华为离职员工因索要赔偿被羁押事件中,到目前为止,当事人和媒体呈现出来的细节,都特别容易刺激公众的情绪。

但很可能现在大家在媒体上看到的东西,并不是全部的事实。

媒体和公众有着同情弱者的天然倾向,而大家普遍认为,在员工和华为之间,员工是弱者。

每个人都容易把自己代入进去,而代入产生的恐惧感,会让一个看起来并非利益相关的人,作出非常激烈的反应。

很多人甚至认为,华为作为强势的一方,与基层执法、司法机构之间,存在有“合谋”对付劳动者的可能。

但是大家也许不会去问,这个员工离职,真的是因为举报团队被上级报复,还是因为业绩本来就不好?还是两个因素皆有?这个员工到底有没有用举报来威胁获得更多补偿?

让这个问题回归法律,也许是最好的办法。

但令人遗憾的是,以往无数的例子早已经说明,当公众情绪被调动起来后,事实反而是大家最不关心的东西,每个人都在代入,然后急着站队、表态。

为什么不让子弹飞一会儿呢?

5、此前不要“神化”华为,现在也不要急于“黑化”华为。

过去几年,确实有一些自媒体习惯于用“沸腾体”、“震惊体”吹捧华为。

但我可以肯定地说,这绝对不是华为官方的立场。其实华为也会觉得很无辜,被人用来蹭热点、骗流量,华为也是“受害者”。

这些蹭热点、骗流量的自媒体,今天可以“神化”华为,但一旦觉得“黑化”华为同样可以蹭热点、骗流量时,它们会毫不犹豫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。

熟悉我的人都知道,我对华为和任总非常敬佩,但我也一直在说,不要“神化”华为。

其实,从任总的各种讲话,以及很多华为高管的讲话中,都可以看出,华为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都是非常清晰的,对美国的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都是非常敬佩的。

但我个人依然倾向于认为,华为在处理此次离职员工事件中,不管是此前走法律程序,还是对外沟通,都有回溯的必要。

但也不要因为这件事情,就立马彻底否定华为。

无论是把华为捧上云端、认为华为是“民族的骄傲”,还是把华为“黑化”成一家傲慢、冷血的企业,都犯了极端主义的错误。

华为本质上依然是一家优秀的中国公司,它有很多令人敬佩的地方,但也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。

客观对待华为,是对华为的基本公平,也是对事实的基本尊重。

6、外界对华为的期待。

今天,华为已经“太大”了,大到了外界一定会用远超普通法律、道德的标准去看待它,去要求它。

这是所有“超大型”公司的宿命。

今天,华为做任何事情,不仅要考虑这件事情在法律上是否站得住脚,更要考虑这件事情在国人中的观感。

华为享受了国人的支持、敬佩和加诸其身上的荣耀,也必须考虑国人对华为的这种特殊期待。

很多人期待,华为不仅仅是一家战略、业务和管理都非常优秀的公司,也能成为一家真正尊重员工的公司、一家对员工有基本人文关怀的公司。

华为的成功,给了所有华为员工财富上的巨大回报,也给了所有华为员工个人能力和职业发展上的巨大回报,但华为可能也需要理解,这些并不是一个人追求的全部。

视人为人。

这是任何一家“超大型”公司,在今天这个时代,都必须要做到的事情。

所有的企业,本质上都是在“做生意”,但今天,任何一家企业,一定不能“只做生意”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